郭毅Yi Guo

教授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新闻学院

职务: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媒体观点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媒体观点

《中国教育报》刊发郭毅评论《校园食品安全的警钟要长鸣》

发布时间:2023-06-21 点击次数:

Screen Shot 2023-06-21 at 6.44.16 pm.png


校园食品安全的警钟要长鸣

 

作者:郭毅

《中国教育报》2023年6月20日第二版


        日前,权威部门通报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鼠头鸭脖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理结果显示,该校学生在食堂中吃出的异物确系老鼠类啮齿动物头部。而此前,校方及监管部门都曾表示异物是鸭脖,否认出现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鼠头鸭脖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既是因为校方和监管部门堂而皇之的不妥举动,也是因为鼠头混进学校食堂饭菜、指鼠为鸭事件触及了校园食品安全的底线,更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有法可依。2019年出台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从管理体制、学校职责、食堂管理、外购食品管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与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对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流程加以规范。在管理体制上,要求地方政府依法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对工作,要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涉及学校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求学校集中用餐实行预防为主,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当发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时,学校要及时报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教育部门要立即赶往现场调查处置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防止事故扩大,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必须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依法发布和解释。应对本地本校食品安全舆情应当准确、及时、客观鼠头鸭脖事件遗憾地反映出当地相关部门以及涉事学校,在落实国家明文规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国家法律法规须遵行。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但个别单位和个人对待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得不够严肃。要想让保障校园食品安全警钟长鸣,不能仅靠一时舆情风浪掀起的专项整治,而要推动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各阶层入脑入心。法律面前要心存敬畏,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

        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必须刚柔并济。一是要加强全社会各阶层对学校食品安全事项的法律意识。比如《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不能只在食堂工作人员中学习,政府和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食品和设备供应商也要学习。二是要抓反面典型。不是只在东窗事发时抓反面典型,而是要形成巡视机制,把抓反面典型的工作常态化。三是要加大处罚力度、细化处罚措施。相比国外,我国对于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罚还较轻,有必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作者:郭毅 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Screen Shot 2023-06-21 at 6.44.32 pm.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