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均Jun Luo

教授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

职务:主任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A区第七教学楼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7318房间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院长

个人简介

重庆大学二级教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端运载装备动力传动系统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卓越工程师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和主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仪器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等,发表SCI论文31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10项,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十余项科研奖励。

罗均教授在2000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开始主攻智能无人运载装备,包括海洋无人艇、两栖无人Z车和无人Z车集群在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减振降噪声隐身、底层控制、路径规划和环境的感知、认知、交互和协同控制等多学科交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海洋无人运载装备在高海况下的航迹精准跟踪、多动态障碍高速实时避障和减振降噪声等核心技术,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针对海洋无人运载装备在海上执行任务所面临的弱目标-高噪声、大信息-窄带宽、多样性-不确定-强耦合等复杂海洋环境特征,突破了复杂弱小目标精准探测识别等核心技术,成果获得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带领团队研制的海-陆智能无人装备在多次竞优中获得全国第一名。

教育经历

[1] 1997.9-2000.10
上海交通大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博士研究生毕业 | 工学博士学位
[2] 1994.9-1997.7
河南理工大学 | 机械工程 | 硕士研究生毕业 | 硕士学位
[3] 1990.9-1994.7
河南理工大学 | 机械工程 | 本科(学士) |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21.1-至今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 重庆大学  | 院长 
[2] 2019.10-至今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重庆大学  | 主任 
[3] 2017.10-2019.10
科研管理部 | 上海大学  | 部长 
[4] 2013.7-2017.6
机械与工业工程系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5] 2010.9-2011.9
机械与工业工程系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6] 2003.1-2017.10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上海大学  | 室主任、系主任、副院长 
[7] 2000.10-2002.12
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 上海大学 

社会兼职

[1]2023.9-至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副主任
[2]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
[3]2022.10-至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卓越工程师联盟副理事长
[4]2023.9-至今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5]2017.9-至今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智能无人系统团队

团队介绍:

荣获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高端运载装备动力传动系统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群体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海洋自主智能无人艇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创新群体项目,依托于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从事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海洋智能无人装备、两栖智能无人系统和超级无人Z车的单体智能和群体智能,智能建造/智能工厂、重大装备减振降噪、装备服役状态监测预测和磁传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团队研发了“精海号”15个系列海洋智能无人艇,在南极、黄海、东海、南海岛礁海域大量应用,在军用和民用海上竞优中获得全国第一名,团队研发的两栖无人Z车在H军组织的竞优中获得全国第一名,团队研发的智能无人Z车在阿拉善“跨越险阻”挑战赛中获得现场比分第一名,,团队研发的两栖无人Z车集群在H军组织的竞优中获得全国第一名。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9年)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团队成员包括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优青、海外...